果嶺上的推桿往往是比賽勝負的關鍵。在職業比賽中,一記關鍵的推桿進洞與否,往往代表你能否摘下冠軍盃、你能否擠進延長賽、或者你的名次能否往上爬升,而這就等同於一大筆獎金的差異。套句咱們老祖宗的成語:「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句話頗能適切地形容賽場上推桿的重要性。

                                                 

  推桿也是高爾夫運動中和體型、爆發力以及全揮桿技巧完全不相干的部份,講求的是細膩、穩定、距離感與判斷力。所以,不管你的身材高矮胖瘦、你的年紀多大,你都可以成為果嶺上的悍將,這一點從希望巡迴賽平均推桿領先榜上老少選手都有的情況就可以證明。不過,雖然推桿技巧是最「個人化」的,雖然台灣球友總習慣說:「推桿無師父。」但是,正確的推桿技巧以及判讀果嶺的能力,還是需要學習體會以及經驗累積的。

 

  一般說來,巡迴賽在統計推桿數據時,通常會有兩種數字,一個是每輪的平均推桿數,也就是你在一場18洞的比賽中,平均總共會花上多少推桿。另一個則是成功上果嶺後的每洞平均推桿數(Putts per G.I.R),只計算你照標準桿上果嶺後,每一洞所花的平均推桿數。

 

  平心而論,成功上果嶺後的每洞平均推桿數是較能精準反映出球員的推桿實力的,因為每輪平均推桿數會受到你的進攻果嶺成功率影響,如果你的上果嶺率不高,但經常一切一推,當然你的每輪平均推桿數會較少。不過,職業選手的上果嶺率普遍有一定水準,所以這兩種推桿數據的排行,通常相去不遠。

 

  今年希望巡迴賽在推桿王此項目,採取的是每輪平均推桿數的比較。結果已經是長春球員的陳滄德,以平均每輪28推的成績獨占鰲頭,成為今年希望巡迴賽推桿最準的球員。拿這個成績和美、歐巡迴賽在此項目奪魁的南非名將提姆‧克拉克(Tim Clarke27.88推)以及泰國球星塔旺‧維拉強(Thaworn Wiratchant 27.9)相比,相差不遠。當然這個比較純供參考,畢竟台灣球場的果嶺和歐美巡迴賽的果嶺是有著某種程度的差異的。

 

  巧合的是,陳滄德和克拉克都是使用加長型推桿。這種頂在下巴、胸前或者肚皮的加長型推桿目前在職業賽場上大為流行,畢竟它確實能夠幫助你做出更穩定一致的推桿動作;不過,我們似乎很少看到推桿穩定性更差的台灣業餘球友使用加長型推桿。別再考慮面子問題了,或許這種怪機絲真的能幫助你在果嶺上省下好幾桿。

  

  今年在希望巡迴賽摘下二勝、且獎金榜名列次席的詹益信,則以0.1桿的些微差距,在這個項目名列第二。從詹益信豐厚的獎金收入看來,著實應驗了「推桿就是金錢(Putts for dough)」這句諺語。另外,張澤鵬以平均28.2推排在第三,洪家煜、曾文池同以28.3桿並列第四。若以推桿排行榜上的65位選手做加總平均,希望巡迴賽職業選手們的平均推桿為29.8桿,略低於30桿。記住這數字,下次打球時好好算算你的推桿數,或許你會發現,這是你和職業選手們之間最大的差距。

 

每輪平均推桿排行榜

名次

球員

每輪平均推桿數

1

陳滄德

28.0

2

詹益信

28.1

3

張澤鵬

28.2

T4

洪家煜

28.3

T4

曾文池

28.3

6

李鍊福

28.4

T7

呂偉智

28.5

T7

謝玉樹

28.5

T7

高柏松

28.5

T7

張欽國

28.5

T7

連騼森

28.5

T12

林文堂

28.6

T12

張維仁

28.6

年度推桿王:最少要參加四場錦標賽,每場至少要兩回合成績,平均推桿數較少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G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